清朝末年为什么留学生大部分去日本留学,原因是什么?
自19世纪以来,中西文化发生了冲突。由于西方世界具备了近代文化,相比之下,我们是比较落后的。因此,近代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近代化?
地主阶级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体西用”,具体实践就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期间,清朝派了一批幼童赴美留学。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的留学生多数选择去日本留学,原因是什么呢?
一、里程近、花费低。
中国早期的留学生都是官派的,而自己花费去欧美留学这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够支持得起的。到了20世纪,中国早期的***都是去法国留学***用的是勤工俭学的方式,即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如小平同志曾经就在法国的雷诺公司打过工。而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距离非常近,虽然也要坐船,但是与到欧美相比,可以说是非常近了,可以省好大一笔路费。
二、文化和饮食相近
日本属于儒家文化圈,主食为米饭,这和中国很相似。到日本留学,虽然不会日语,但是日本是使用汉字的,中国人都认识其文字。而留学欧美,首先遇到的就是语言和饮食问题。
最后一点才是最重要的。洋务运动中国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日本明治维新时全面学习西方,最终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西方国家的侵略,通过甲午战争打败了中国。日本与中国的国情类似,既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能够变得强大,那么通过学习日本来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是当时留学生的根本目的。
留日的时间节点可以看出其中的原因。晚清***从1896年开始派遣留日学生,之后逐渐增多。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点:
第一,清***洋务运动害怕全盘西华,终止了官派欧美留学,进而转向文化相近的日本。从1872年开始,为了推进洋务运动发展,晚清再曾国潘、李鸿章、容闳等人的主持下开始向美国派遣留学生,到1881年,共派遣3批。期间兴办兵工厂、船政学堂等,需要学技术学军事,派遣留学生到欧洲英德法等国学习。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担心留学生受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全盘西化,终止了欧美留学。而日本历史上一直和中国文化相近,因而在甲午战后,转向日本派遣。
第二,日本的改革并强大,吸引了晚清***的注意。日本明治维新后,从一个跟中国一样被侵略的半殖民地国家,一跃成为军事强国,让晚清***特别是君主立宪制观点的人认识到,可以向日本学习。
第三,确实是可以省不少费用。日本路途近、文化近、传习易。不仅对官派有巨大吸引力,对自费留学生来说,更是容易了。
第四,科举制的废除,让知识分子断了入仕的路。1901年晚清新政废除科考,后来宣布实行留学生考核,通过考核可以给予功名当官,使留学成为知识分子走上仕途的唯一希望,因此,除了少量的官派留学日本外,大多是自费留学生选择了比较容易的日本留学。
第五,日本为了扩大在华利益,也需要培植其在华代理人,日本***也非常欢迎中国留学生。日本下层也在中国留学生身上得到不少经济利益,也很欢迎。
第六,清末新政需要大量人才,特别是编练新军、发展现代工商业等。而日本军事力量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后,让晚清***刮目相看。很多人往往自费都去学习,比如蒋介石、阎锡山等。
当时留洋是社会潮流,有点钱的纷纷送孩子去留洋,主要是留学日本,1905-1906年间留日学生在8000-10000人之间。
之所以大多数人留日,是因为日本好去,而且靠留日热来赚钱的大有人在,怂恿了大批的人留学日本。来到日本后,很多留日生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没有学到多少正经的学问。即便是在正规学校留学的,也因为学期较短,没学到多少国外先进知识。
清廷也清楚这种情况,从1904年开始筹划归国留学生考试。1905年清***举行了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但因为信息不畅,知之者有限,结果只有部分留日生参加了考试,金邦平等14人考中,分别按考试成绩授予进士、举人等出身,使得留日生得意洋洋。
1906年清***修订了《考试游学毕业生章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十二日举行新一届游学毕业生考试,这是科举废除后第一次举行留学生考试,俨然科举制的替代制度。
这次游学毕业生考试世人皆知了,参加的人很多,一共录取了32名,这32人分最优等、优等、中等***,最优等8人授予进士出身,其余授举人。
0该届八进士陈***、颜惠庆、谢天宝、颜德庆、施肇基、李方、徐景文、张煜全,七人留美,一人留英,其中只有一人有短期留日经历,证明留美留英的有真才实学,留日的水平相比之下还是有差距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百年留学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百年留学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