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50年代出国留学的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50年代出国留学的人叫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20世纪5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国
1、其间,美国等国***利用各种途径利诱、扣留甚至囚禁我在外留学生,阻挠其回国。
2、国内外形势变化:20世纪初,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同时也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摧残。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一批批留学生被送往国外,接受现代化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9世纪8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4、世纪50年代,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急需各方面的人才,大批旅美华人在祖国的召唤下,纷纷回国参加建设。
从海外留学归国的名人
容闳,近代著名教育家,留学美国,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是我国第一位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
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我国有很多在国外留学后回国做出贡献的人,如华罗庚、李四光、邓稼先、周培源、钱学森、苏步青等。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
华罗庚 1950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王元、陆启铿、龚升、陈景润、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容闳 容闳(182117-19121),原名光照,谱名达萌,号纯甫,英文名Yung Wing,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
海外视角:留学时代从精英走向大众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曾经“奢侈”的自费留学,现在已不再遥不可及,留学人员由精英群体走向普通大众。从今年起,教育部将公派留学纳入高考录取程序,学生可以通过高考报志愿的方式填报留学志愿。出国留学成为人们寻常的选择。
出国留学已从以前的“精英化”逐渐发展为“大众化”。 造成这种态势有多种原因。
先确定自己想去哪个国家,然后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备选这个国家的几所学校,最后在学费上也要进行对比,毕竟留学是笔不小的开支。
从长远来看,留学事业历来受到国家外交政策和国际发展战略的影响,留学生对于留学目的国的选择也将随着我国海外发展的战略布局调整而有所变动。
专家表示,“归国潮”是出国留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必然现象,除了国内发展形势对出国留学者的吸引力之外,不能忽视我国出国留学的结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60年代留学生从万人到百万人的跨越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突破140万。学生留学目的地国家已从上世纪的前苏联、东欧等国家为主,扩展为遍布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方式也从公派为主转变为以自费为主。
中国的第一个留学生是清朝时期的容闳(hng),广东香山人,是孙中山的同乡,生于1828年,比孙中山大38岁,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也是近代大力推进留学事业的人,被称为留学生之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留学逐渐从精英教育演变成大众化教育,最典型的体现是自费留学的规模日益扩大和工薪阶层留学人数的增加。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国一年只有几千人出国留学,而且大部分是公费留学生。
随后,中央专设了留学生领导小组。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我国向苏联以及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1万多名留学生,1956年后又决定向与我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和周边国家派遣留学生。
李鸿章与第一批留学幼童: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
由此,也可看出曾国藩、李鸿章首创留学事业的艰难。1872年2月,曾、李奏准上海广方言馆总办陈兰彬任出洋局委员(监督)、容闳为副委员(副监督)。
从19世纪70年代起,清廷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倡导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希望利用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挽救垂死的清王朝。从1872年到1875年,清***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
年,由李鸿章主张、船政局又选出10人分赴英、法、德留学。1886年北洋水师等校的10名学生又去了欧洲。
回国后参加了马尾海战。后主持修建了包括京张铁路在内的多条铁路。梁敦彦(1857-1924),广东顺德人。1872年作为第一批幼童被清***派住美国留学。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获名誉博士学位。
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
50年代出国留学的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50年代出国留学的人叫什么、50年代出国留学的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