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比赛中进攻战术有哪几种?
室内排球比赛的进攻战术太多了,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热门的,也是当前最为广泛使用的进攻战术。
所有的战术性进攻,那都离不开二传手的传球,同时也离不开队友的掩护。没有二传手传球,那是二次进攻,没有队友掩护,那就是暴露性强攻,两者都不属于战术进攻。
当代主攻手常用的战术攻,一般就是平拉开,冲进,后排后三立体进攻,反轮二号位有半轮还会打背拉开,俗称背平,以及极少量的后二进攻。后四进攻,或者背飞,双背飞,前飞已经基本绝迹于现代排球比赛。
副攻的战术,相对来说就多了。背飞,背快,背溜背错,短平快,近体快,时间差,拉三都是相对来说比较常用的手段,还有个别副攻在后排有半轮会打战术性后三。
接应作为现代女排最常用,相对来说最强的进攻点,战术打得比较简单,一般就是战术性背拉开,后二,后三,以及平拉开。以前的跑动型接应已经消失在世界大赛当中了。中国女排在黄金一代,接应的战术比较丰富,加塞,各种交叉,双背飞,以及双快一游动等。但伦敦以后,这些战术也渐渐消失了,主打拉开战术的中国女排,依旧保留了部分跑动进攻。未来,这些眼花缭乱跑动进攻会不会再次成为主流,不得而知。
所有的战术,都得在一传到位的基础上进行施展。在排球比赛中,有一句话,一传是生命线,二传是大脑,进攻是赢球的根本。所有的一传到位,都是为了更好的下球,不是为了一传到位率高而好看。所以,攻守平衡,才是球队走得更远的关键。
女排战术的详细分析有哪些?进攻和防守都行?
一、女子排球后排攻的战术特征
后排进攻是指比赛中后排队员在进攻限制线后起跳扣球的一种战术进攻形式。女子排球后排进攻战术的运用与前排快攻、强攻战术相比,战术组成的难易程度、战术效果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接发球、接扣球和二传球的要求相对较低,战术组成率高。女子后排进攻扣球的击球点相对于前排进攻的扣球点距离球网远,因此在接发球不到位,无法组织前排快攻的情况下,很容易组织后排低弧度进攻扣球。后排进攻与前排强攻相比,在接发球或接扣球不到位的情况下,后排进攻的二传球弧度高、线路短,易于后排进攻运动员的扣击。而前排强攻球一般弧度高、线路长,球的飞行路线与球网呈现一定的夹角,前排进攻运动员扣击时较难把握。后排进攻与前排强攻和前排快攻相比,对二传球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在二传球不到位的情况下进攻队员也能进行有效的扣杀。
2、突破拦网的能力强。后排进攻与前排强攻相比,进攻时被对方直接拦死的比率较低,突破拦网能力强。这是因为后排进攻与前排强攻相比,后排扣球进攻前冲力大、拦网时起跳时机难以把握,不能进行有效的拦击。根据有关统计表明,前排强攻的直接拦死率平均为14.23%,而后排进攻的直接拦死率平均为6.78%。
3、能够有效的弥补前排进攻点的不足和前排进攻实力的不足。当今世界女子排球强队,一般都***用五一配备的阵容,即场上六名队员中,一个二传队员,五个进攻队员。在二传队员位置轮转到前排时,该队的进攻能力就明显减弱。在这种情况下,***用后排进攻就可以增加进攻点,给对方的拦防增加困难。当前排进攻能力较弱时,后排队员在后排发动进攻可以增强前排的进攻威力。
4、单纯的后排进攻有利于对手组织防守。规则的限制使后排进攻队员只能在进攻限制线后起跳扣球,为了使击球点更加接近球网的上方和提高球的飞行速度,后排进攻大都***用冲跳的方式起跳扣球,这一特点决定了进攻队员起跳后在空中的运动方向无法改变,起跳后的飞行方向基本上只能靠助跑方向决定,不能像前排进攻可以靠身体在空中的变向和手腕的变化来改变球的线路。而且后排进攻击球点虽高但球的过网点较前排进攻为低,球的落点较前排进攻相对集中于后场中心区距离端线1-2米处,因此单纯的后排进攻有利于对手组织防守。
二、女子排球立体进攻战术的特征
1、立体进攻的布局特点。比赛中单纯前排的多点进攻我们将其称之为前排平面进攻,没有前排掩护的后排扣球我们将其称之为后排进攻。只有前后排互相配合、互相掩护的进攻形式才是立体进攻战术。立体进攻的布局是指前、后排各进攻点之间相互配合的组织结构。立体进攻将前排进攻和后排进攻的集中优点在一起,克服了单纯前排进攻或单纯后排进攻的不足,使进攻具有点多面广,平面进攻与纵深进攻交叉的优势。
2、立体进攻战术的效果分析。由于立体进攻将前排进攻和后排进攻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克服了单纯前排进攻和单纯后排进攻的不足,使进攻具有点多面广,平面进攻与纵深进攻交叉的优势,让对手的拦网和后排防守顾此失彼,因此具有良好的进攻效果。
统计结果表明,立体后攻的扣死率为82%,前排强攻为54%,前排快攻为47%,一般后攻为15%,可见,立体进攻中的后排进攻与前排平面进行强攻、快攻和单纯的后排进攻相比平均直接扣死率明显大于后两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体育考编笔试排球战术 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体育考编笔试排球战术 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