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一首诗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诗者,即兴而发,一气呵成。若有停顿,气韵皆无,也只不过文字堆积而以。运用当时的气场,当时的意境,当时的灵感,***勃发,即在电光火石之间,一挥而就。若气场一失,意境一散,当下灵感全无。词诗,书法作品等,这些皆是不可***的。只为那一个时空点而生发。当然要有好的作品,当有好的文字功底。一朵莲开,全凭根茎间蕴藏深厚养份。为了那一时绽放,根茎叶却在努力寞寞无闻的努力劳作了许久。台上一分种,台下十年功。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含藏着作者无尽的心血。只不过时借助当时意境发挥出来而以。作一首诗不须很长时间,但有能力作出一首好诗却要积淀很长时间。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土浇水,辛勤的培育,阳光雨露的滋润。就像枝头绽放的一朵朵美丽鲜艳的花儿,全凭底下那此根茎叶的扶持才能不失底蕴。
问题:古人写一首诗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和现代人写文章一样,当然作诗有快有慢,老街列举几个写诗快的人,大家比较一下,看看谁做诗快
1、死牛诗百步写成
《太平广记》记载了曹植作诗的故事:
这个典故出于《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七十三·俊辩一》,听着应该是后人杜撰的故事。
曹丕和曹植一起出游,看见两头牛打架,其中一只被挤落井中而亡。于是曹丕下诏让曹植作《死牛诗》说说这件事,但是不能用牛、井、斗、死这几个字。时间是马行百步以内,“加斩刑”。
没想到曹植策马而行,没有用100步就写完死牛诗了:
2、七步写成的煮豆诗
在这一段话后面还有一首诗大家耳熟能详,就是著名的七步诗:
不过今天我们看到的《世说新语·文学》中的七步诗却不太一样:
短一些的张口就来,称之为“口占”
再长一些的一挥而就,比如那篇《滕王阁(序)》
再长一些的需要些许思考,比如曹植《七步诗》
再长一些的需要一点时间,比如重大节日的应制诗
一般而言,在应酬环境中,都是“略作沉吟,挥笔而就”,当然这种诗的成色要差一些,典故要多一些,所以整体水平LOW一些。
如果是纯粹的个人创作,数月和数年是常有的事(比如贾岛),哪怕我这种如屁如屎的打油人也有一句将近三年没有想出合适的句子了,就那么一直搁着。
我们查阅古诗词时,经常会看到“另一版本作‘某’”等字样,就是说这一首诗里的某一字或某一词各个版本异在差异。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有三个版本,而杜甫的排律《寒雨朝行视园树》高达七个版本。
除了转抄有误,印刷有误,以及后人故意更改以外。作者本身对诗词的不断修改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白居易“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都是将自己的新作,前作不停地改来改去。
这个时间可以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
古代文人非常看重自己的作品,因为这是“立言”的一部分,诗对于作者而言,不仅是“言”,更是“志”,亦是“情”。所以他们在年老时会将自己从前的作品细细整理,然后逐一修改。
王安石有一首《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有人收藏了王安石这首诗的草稿,“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最初是“春风又到江南”;之后“到”字被圈出来,标注“不好”,改为“过”字;还不满意,再改为“入”字,仍觉得不好,又改为“满”字;最后定稿为“绿”字。
反复吟诵,苦心对比,说明这首诗不是几分钟几个小时可以搞定的;
贾岛的代表作品《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诗者,文体之精华,感人之短语也!***文人多喜之,触景生情,由感而发,挥笔而成诗文。古诗以盛唐时为最著,流传千年而不衰。古人写诗需时长短,已不可考,只能凭想象。我认为写诗,灵感来时,文思如泉涌,分分钟可成原诗,然后推敲之,修饰之,即可供品鉴欣赏矣。我认为一首好诗,能象人一样,有灵魂,有思想,经受得时间考验,应有深刻的社会内涵!作诗若只追求平仄工整,追求花鸟鱼虫的小意境,语句虽好听,恐不能流远矣!凡吾友者察之。
格力2019年中报,营收增6.89%,利润增7.25%,远低市场10%底线预期,你怎么看?
格力中报,营收增长6.89%,利润增长7.25%,与大部分实体企业相比,已经是一个很亮眼的成绩了。市场预期10%的增长,其实是市场期望值高了些。因为2019年存在经济下行压力。格力也是有现实大环境的压力:
一是房地产调控,***明确了房住不炒的政策,不将房地产作为***经济的目标,因而进一步影响了与房地产相关的家电行业,尤其是格力这样的龙头企业。
二是中美贸易战,格力空调一部分是出口美国的,一旦加关税,自然双方交易成本上升,这肯定也受影响的。
格力作为国内外知名的企业,也是世界500强的一员,更是中国制造业的骄傲,希望未来更多些格力这样的制造型企业,实业兴邦。
本人认为,这种业绩至少要从三个维度来看:
第一是:整个大环境;分析大环境的指标,我们看两个,第一个是PMI;第二个是GDP增速,我们分别阐述:
首先看PMI数据:
大家知道我们上半年制造业的PMI是多少嘛?用数据说话:PMI指数已成为世界经济运行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和世界经济变化的晴雨表。
上半年的PMI在50以下,50是一个分水岭,如果大于50说明近期强势扩张,如果低于50则说明经济不是很强势;历史上看,过去的几十年,除了2008金融危机之外,其余的年份都在50之上,但是2018年后,出现了下滑;这说明大的宏观经济都不是很强势。格力是大消费,也是属于制造业,所以用PMI指数来分析,是非常合理的;
再看看GDP数据:
我们的GDP增速应该在最近30年都是全球第一,但是也是周期性的,因为经济就是周期性的;最近几年,全球经济疲软,尤其是2008美国次贷危机后,一直在疗伤期;我们的增速在6%以上,也是全球第一;其实这个也要对比,纵向看,最近两年的GDP增速相比之前是下降的。
格力的这份财报说实话比预期的好,让市场担心的其实是格力的上半年的业绩会变成负数,但是半年报出来后,并没有成为负数,虽然是个位数的增长,但是已经是一份不错的答卷,格力之前两年的增速远远大于行业的水平,市场都知道有压货的可能,董小姐为了连任,这样做是有可能的,但是连任已经成功,格力是无法延续过去那种高增长,但是平均下来的增速是一样的。
格力的高增长让人出人意料的主要是在2018年,保持了33%的增速,而同时期美的集团的增速只有8.23%,如果我们把时间长度从2016年拉到2019年你就会发现在这3年半中,格力和美的的增速是差不多的。
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美的的营收增速分别是14.7%、51%、8.23%和7.37%,三年半累计增长100%,平均年增速为19%。
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格力的营收增长率分别为9.5%、36%、33%和6.89%,三年半累计增长了112%,平均年增速为21%。
所以你会看到,其实格力和美的的增速是差不多的,平均每年19%和21%的差别有多大呢?这是很微笑的差别,因为两家企业都是同一行业,都是行业的龙头,他们就代表了这个行业的兴衰,增速也会和行业一致。2018年内的一些业绩的变化并不影响整体,现在的才是真实的增速。
我认为倒也不贵,格力和美的都是优秀的企业,现金流很稳,品牌和护城河也都在,现在虽然是遇到了行业天花板,但是也可以接受,瑕不掩瑜,当下的估值也合理。
家电产业是和房地产高度相关的,房地产行业不好过,家电行业必然受影响,2015年美的和格力的增速都出现了负增长,核心原因是2015年房地产太弱了,下图是2014年到2017年的房地产商品房的销售面积的增速走势,在2014年是负增长,2015年的上半年也是延续2014年的负增长,直到2015年下半年才开始恢复正增长,这个就决定了2015年家电产业的销售是负数的,是弱的。2015年格力和美的的营收增速分别是-28%和-2%。这是很明显的受到房地产的负面影响。
但是2017年格力和美的的增速都非常漂亮,格力增长了36%,美的集团营收增长了51%,这也是得益于2016年和2017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从上图也可以很清晰的看到2016年到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增长情况,201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了22%,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了7.7%。这都说明了家电和房地产的相关性是非常强的。
2019年家电行业的业绩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2018年和2019年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商品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3%,2019年上半年增长-1.3%,这个增速是比较低的,2019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所以家电行业是个位数 的增长是正常的,也是符合预期的。2020年的业绩也许会比2019年的业绩更差,这个需要有心里准备。因为2020年的业绩,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2019年房地产的行情。
当前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的动态市盈率都是15倍,而滚动市盈率分别为13倍和18倍。这个估值我个人认为是合理的,也说不上便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东阿考编幼儿笔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东阿考编幼儿笔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